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陈虹卸任进入倒计时, 飞凡将何去何从?

与兄弟品牌车型定位重叠、配套服务不足,飞凡还有独立运作的必要吗?

到今年6月,不出意外63岁的陈虹上汽集团董事长任期将届满,关于上汽新能源后续走向还颇为模糊。上汽集团更早推出、更为根正苗红的新能源品牌后续去向众说纷纭。

由上汽100%控股的飞凡,就曾一度传出将“被合并”,此后CEO公开出面“辟谣”。实事求是的说,即便在短期内保持“独立运作”,飞凡很难改变颓势。

如今的结局早就被埋下伏笔,自上汽2020年多线布局力推新能源以来,飞凡一直面临资源投入不足、服务跟不上的问题。如今现掌门面临退休,飞凡又长期未能打开销路,该品牌的取缔,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

被传将被“裁撤”

去年年末,诸多媒体爆出,飞凡汽车会整合到上汽旗下另一嫡系品牌——荣威当中,飞凡这一独立运营的品牌将名存实亡。

今年年初,多家媒体报道飞凡智驾部门将裁员近300人,给出员工三个选择,转岗去上汽旗下零束软件,或是去上汽研发总院,若都不选择,只能拿N+1赔偿另谋高就。

3月末,飞凡举办经销商大会,新任总经理王峻会上强调,飞凡将保持独立运营,并将每年推出一款新车。但关于智驾团队被裁撤的消息,飞凡一直未做澄清说明。

事实上,脱胎于荣威的飞凡,一直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“独立运作”。

2020年,专攻新能源车的R品牌成立后又从荣威中独立。2021年,R品牌正式“单飞”,更名为飞凡汽车。

今年2月,帮宁工作室曾报道,飞凡车型由上汽乘用车代工生产,技术方案则是由上汽研发总院提供,几品牌共享“共创中心”。

自从与荣威中分立后,飞凡销量一直较为低迷。F7推出前,其最高月销未突破1500辆,2023年3月,F7上市后,飞凡月销得以超过2000辆,并在当年12月月销达到4500辆,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,这一成绩仍较为边缘。

月销达到2000辆级别,亦离不开飞凡一定程度的“以价换量”。此前,飞凡定位为20至30万区间,其主推车型MARVEL R起售价接近23万。定位于中大型车的F7,采用车电分离方案,选择租赁电池起售价下探到14.59万元,意味着飞凡实质上也进入20万以下市场。

品牌定位“错位”

飞凡将被整合进荣威的传言,之所以在汽车圈疯传,也因上汽旗下新能源品牌着实有些多。算上飞凡,上汽旗下出售纯电车型的品牌达到四个,这一数量可以说超过国内所有汽车集团。专注新能源车的比亚迪,也只有三个品牌在卖纯电车。

而上汽旗下这些同售卖电动车型的品牌,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推进。对于新能源,上汽集团先后经历了几近停滞期、多品牌混战大力推进期。

早在胡茂元时代,上汽就正式布局新能源汽车。2012年11月,上汽的首款纯电车荣威e50正式问世。

未能从早期电动车市场尝到甜头,在陈虹时代初期,上汽对新能源汽车投入力度颇小,甚至并没有打造专门的纯电动平台,仅有荣威旗下部分油改电车型面向网约车市场出售。

到了2020年,中国新能源市场明显发生变化,上汽开始紧锣密鼓布局新能源。这一年,上汽吸收阿里巴巴入股,成立智己汽车,宣传为“上汽一号工程”;飞凡正式单飞;荣威旗下继续开发出售电动车。到了2022年,上汽销售纯电车型的乘用车品牌从过去一个变成四个。

同一集团内,出售同一技术类型的电动品牌太多,很难避免错位、内耗。飞凡与荣威、名爵、智己都是由上汽旗下纯电动平台“星云”打造。与兄弟品牌出自同一平台情况下,过去,飞凡MARVEL R智己LS7定位、价格有重叠;现如今,飞凡F7、R7与荣威、名爵部分车型也处于相似价格带。

对此,以陈虹为首的上汽集团领导层也采取了种种措施,让飞凡和智己之间不再“内斗”,飞凡未来主攻10-20万元价格区间,价格超过20万元产品如飞凡R7、飞凡F7将不再作为主推车型进行销售;智己汽车的产品将定价在20万元以上。

“合并”与否待解

汽车产品与品牌贵在精,不在多。一家汽车集团旗下品牌过多,很容易导致服务跟不上等问题,尤其对于新能源车,需要铺设充电桩、换电站等相应基础设施,及时满足车主补能需求。

无论飞凡和智己,都存在门店数量偏少的问题。《车圈纪事》通过网络搜索发现,在天津地区,飞凡和智己的门店数量都不足10家,埃安超过12家,连小鹏都超过10家。

更有车主指出,跑高速时候能看到广汽、理想的充电桩,鲜少看到上汽。

飞凡学习蔚来,所布局的换电站模式,目前看来推广速度也不够。飞凡去年曾公开表示,将在一年之内建50座换电站。而蔚来自2018年上市第一款量产车ES8以来,现如今换电站数量已经超过2200座。

作为国内最大汽车集团,上汽手中并不缺资金,但服务设施投建力度,却远不及蔚来这样一家新兴民营品牌。究其原因,飞凡和智己这类品牌,成立之初用户导向、市场导向并不强。

如同北汽极狐这类高价纯电动品牌一样,一家国有汽车集团的高层对《车圈纪事》说:“智己、飞凡、极之所以推出,最开始都是为了完成“任务”,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。”

飞凡总经理王骏出面“辟谣”,力图证明,飞凡短期内不会与荣威“分而又合”。然而,近年新能源市场走势也说明,市场并不需要分立那么多新能源品牌。与燃油车一同销售的五菱、长安、吉利月销量依然可以跻身新能源销量排行榜前十。

从重新划分飞凡与智己的定位区间、飞凡智驾部门与零束软件“合并”,可以看出,陈虹也在试图厘清上汽各自主品牌的乱混和错位。对于陈虹的继任者人选,来自外部新鲜血液的呼声很高,因诸多人士认为,这家国内汽车界龙头集团需要一场有力改革。

陈虹在弥补新能源多线作战带来的弊端,但以目前成绩看,市场并未充分认可上汽的电动车型,陈做的还不够。分立后一直表现乏善可陈的飞凡,未来何去何从,留给了陈虹的继任者。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